复习: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3.3场效应晶体管
- 转移特性
假定场效应管工作在截止区和放大区
开启电压,可以看到这个表达式和 无关(前提是工作在恒流区),结合下面的输出特性不难看出原因
当 时,


- 输出特性


输出特性可以分为三个工作区
- 可变电阻区
需要满足的条件是:
沟道没有预夹断,沟道较宽,可以用一个体电阻等效
显然的,UGS越大,沟道越宽,可变电阻越小,越接近于理想开关闭合的状态,理论上输出电阻 不大(输出特性曲线快速上升的一段)
- 放大区(恒流区,饱和区)
工作条件:

工作在放大区,理论上输出电阻 是无穷大的(输出特性曲线中很平的那一段)
- 夹断区
导电沟道消失,整个沟道被夹断,FET工作在截止状态
1.CMOS非门



每一种工作状态下,都有一个管子工作在截止区(开关断开),另一个管子工作在可变电阻区(开关闭合)
不大,但是会随着电流大小改变(所以叫可变电阻区嘛)
2.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


其实内部电路分析并不困难,把管子当成开关,理解什么时候开关打开、什么时候开关合上、对应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即可
CMOS与非门(NAND):
- 当A=B=1时:PMOS全部关闭,两个NMOS串联导通,输出接地,为0
- 当A=0或B=0时:至少一个PMOS导通,至少一个NMOS关闭,输出为高电平,为1
CMOS或非门(NOR):
- 当A=B=0时:PMOS串联导通,NMOS全部关闭,输出为高电平,为1
- 当A=1或B=1时:至少一个PMOS关闭,至少一个NMOS导通,输出接地,为0
3.CMOS漏极开路门(OD门)


- 需要额外的上拉电阻
- VDD2可以选为不同于VDD1的数值,实现电平的转换
- 几个OD门的输出端直接相连,实现“线与”逻辑
所以OD门更像是一种输出结构的设计,可以基于不同的内部逻辑电路来实现各种所需的逻辑功能。
普通与非门输出不能直接相连


从电路图中可以解释为什么普通与非门不能直接相连:
- 普通与非门的输出级由PMOS和NMOS组成。当一个与非门输出低电平(0)时,其NMOS导通接地;如果另一个与非门试图输出高电平(1),其PMOS导通接VDD。这样两个门输出直接相连会造成VDD和地之间的短路,产生很大的直通电流,可能损坏电路。
而OD门(漏极开路门)可以直接相连是因为:
- OD门的输出级没有上拉PMOS,而是使用外部的上拉电阻。当任何一个OD门输出低电平时,其NMOS导通将输出拉低;当所有OD门都不输出低电平时,上拉电阻会将输出拉高。这样就自然实现了"线与"逻辑,避免了直通电流(如果“直通”了,会有上拉电阻把电流限住)
- 这种结构的另外两个优点是: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VDD2实现电平转换,并且需要使用额外的上拉电阻。
三态输出的CMOS门电路


从所示的电路图中可以看到,三态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使能信号EN的控制:
- 当EN=1时,G4和G5的输出分别使T1和T2都处于截止状态,输出Y呈高阻态
- 从电路理论角度看,当两个晶体管都截止时,输出端相当于与输入/输出电路之间存在极高的阻抗
在这种情况下,输出端相当于悬空(浮空)状态,因为两个晶体管都处于截止状态。这种状态被称为"高阻态"是因为:
- 当EN=0时,电路正常工作,实现非门的功能
- 如果输入A=1,T2导通T1截止,输出Y为低电平
- 如果输入A=0,T2截止T2导通,输出Y为高电平
因此这种结构实现了三种输出状态:高电平、低电平和高阻态。这种设计在总线结构中特别有用,因为多个三态门的输出可以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,通过使能信号的控制来选择性地激活某个三态门。
三态门用作信号双向传输
无论EN为何值,同时都只有一个三态门电路处在正常工作状态,另一个处在高阻态;
也就是,实现了通过EN控制信号传输方向的功能

CMOS传输门(TG门)
不仅能传输逻辑电平,还能传输模拟信号
CMOS传输门属于双向器件,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互易使用

工作原理

当C=VDD, 时:
- 在 时,TN导电
- 在 时,TP导电
- 因此在 时两管同时导电,两导电沟道电阻并联
此时输入/输出间表现为低阻,输入信号可以传递到输出。输出电压近似表达式:
当C=0, 时:
- TN和TP都截止
- 输入/输出间呈现高阻态
应用
TG门可以用来构建:
- 单刀单掷开关
- 双刀双掷开关
- 信号双向传输电路
通过控制信号C和,可以实现信号的选通或阻断,在模拟开关和数字信号处理中有广泛应用。
TG门组成的单刀单掷和双刀双掷开关
用电位信号控制
单刀单掷开关


双刀双掷开关


相当于用一路C信号控制4个TG门
TG门信号双向传输

有点问题,实际上没有限制信号传递的方向?
确实,有点怪怪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