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述
方块图简化是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重要方法。对于复杂系统,通过等效变换法则,将方块图变化为【串联、并联、反馈】的结构,从而方便地写出传递函数。
核心原则:移动前后信息不变!
二、方块图简化规则
规则1:综合点(相加点)后移
目标:将综合点从方块  前面移到后面


变换过程
原始结构:
等效结构(综合点后移):
求解补偿环节:
结论:综合点后移时,需要在后移的支路上乘以该方块的传递函数 
规则2:综合点(相加点)前移
目标:将综合点从方块  后面移到前面


变换过程
原始结构:
等效结构(综合点前移):
求解补偿环节:
结论:综合点前移时,需要在前移的支路上乘以该方块传递函数的倒数 
规则3:引出点(分支点)后移
目标:将引出点从方块  前面移到后面


变换过程
原始结构:
等效结构(引出点后移):
求解补偿环节:
结论:引出点后移时,需要在后移的支路上乘以该方块传递函数的倒数 
规则4:引出点(分支点)前移
目标:将引出点从方块  后面移到前面


变换过程
原始结构:
等效结构(引出点前移):
求解补偿环节:
结论:引出点前移时,需要在前移的支路上乘以该方块的传递函数 
注意:引出点与综合点之间的区别!
- 引出点:信号分支,各支路信号相同
 
- 综合点:信号相加/相减,输出是各支路信号的代数和
 
规则5:相邻引出点与相邻综合点的交换
(1) 相邻引出点的移动
若干个相邻引出点之间相互交换位置,不会改变信号性质。

挪动前后的信号均为 
(2) 相邻综合点的移动
若干个相邻综合点之间相互交换位置,不会改变信号性质。

挪动前后的总输出信号均为:
结论:相邻的同类型节点(引出点或综合点)可以自由交换位置
三、方块图简化规则总结表
规则  | 变换类型  | 补偿环节  | 记忆要点  | 
规则1  | 综合点后移  | 后移乘传递函数  | |
规则2  | 综合点前移  | 前移乘倒数  | |
规则3  | 引出点后移  | 后移乘倒数  | |
规则4  | 引出点前移  | 前移乘传递函数  | |
规则5  | 相邻节点交换  | 无需补偿  | 同类节点可交换  | 
记忆规律:
- 综合点:后移乘 ,前移乘
 
- 引出点:后移乘 ,前移乘
 
- 规律:综合点和引出点的补偿规则正好相反!
 
四、方块图简化应用实例
例1:多回路系统的简化
题目
求系统传递函数 

解法一:引出点后移
步骤1:应用反馈关系化简内回路

只要存在环,就可以套用结论化简!
步骤2:引出点后移(A→B)
补偿环节:

步骤3:利用串并联及反馈关系化简

化简得:
解法二:引出点前移
步骤1:应用反馈关系化简内回路(同解法一)

步骤2:引出点前移(B→A)
补偿环节:

步骤3:利用串并联及反馈关系化简
最终结果:

例2:交叉回路的消除
题目
求系统传递函数 

解题思路
前向通路有2个综合点: 和 
步骤1:消除交叉
- 将综合点 后移至
 
- 交换综合点 和综合点 的位置
 

步骤2:对内回路1应用反馈关系

步骤3:对回路2再次应用反馈
化简得:

步骤4:计算总传递函数
最终结果:
例3:正反馈系统
题目
求系统传递函数 (注意: 处是正反馈)

解题步骤
步骤1:令引出点后移
补偿环节:

步骤2:由内回路至外回路逐一计算
内回路( 正反馈):

注意:正反馈时分母用 ,负反馈用 
中间回路( 负反馈):
外回路( 负反馈):

最终结果:
例4:RC电路系统
题目
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

解题思路
分别对2个子回路应用反馈关系:
回路1:
回路2:
串联两个回路:

考虑  的反馈回路后:
化简得:

例5:多输入系统
题目
求如图所示系统输出  的表达式(有多个输入:)

解题步骤
步骤1:移动相加点
- 前移
 
- 越过 后与第一个相加点交换位置
 
- 继续越过 后移
 
补偿环节:

步骤2:对内环进行等效处理

步骤3:利用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,逐一计算各个输入对输出  的影响
最终输出:
化简得:
多输入系统处理方法:利用线性叠加原理,将各输入单独作用的结果相加
五、简化结构图求系统总传递函数的一般步骤
六、方块图简化方法的局限性
问题:对于复杂系统,利用方块图简化方法求取系统整体传递函数会变得非常困难
例如下图所示的复杂系统:

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:
解决方法:使用信号流图(Signal Flow Graph, SFG)和梅逊增益公式(Mason Gain Rule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