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动力学系统基础
核心原理
机械系统遵循牛顿定律(惯性系),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:
其中: 是外力之和, 是质量, 是速度, 是动量, 是加速度, 是位移
三大基本单元
机械传递系统包括三种基本单元:
1. 质量块(Mass)—— 惯性元件
- 物理特性:表现为惯性力
 
- 力学方程:
 
- 能量函数:(动能)
 
- 对应电路元件:电感
 
2. 弹簧(Spring/Elastance)—— 弹性元件
- 物理特性:根据两端点相对位置产生回复力(弹性力)
 
- 力学方程:
 - 一般形式:
 - 当 时:
 
- 能量函数:(弹性势能)
 
- 对应电路元件:电容
 
3. 阻尼器(Damping)—— 耗能元件
- 物理特性:表征能量吸收,产生阻尼力
 
- 力学方程:
 
- 阻尼力特点:正比于两端速度差
 
- 对应电路元件:电阻
 
重要说明:
- 质量块 :所受外力可以不等,外力差令 产生加速度;两端运动状态变量(位移、速度)相等(刚体)
 
- 弹簧 和阻尼 :所受外力和为零(无质量元件);两端运动状态变量可以不等
 

阻尼器详解
阻尼器的基本构造
阻尼器由外罩、活塞和不可压缩流体组成。当外力  作用于推杆时,活塞在流体中运动产生阻尼力。

关键问题:阻尼系数  同什么因素相关?
- 流体粘度
 
- 活塞与外罩间隙
 
- 活塞面积
 
阻尼器应用实例
系统方程列写方法
节点法(类比电路节点方程)
核心思想:
- 确定待分析的节点(位置)和参考点
 
- 针对每个节点列写合力方程
 
- 各节点的合力为零(类似电路中节点电流和为零)
 
- 力对应于电流,位移对应于电压
 
节点选择准则
从受力关系上,所选节点和参考点能够把所有的 、 及外力隔离开,即任意两节点(包括节点与参考点)之间不存在物理上串联的 、 及外力。
经典案例:弹簧-质量-阻尼系统
系统描述
系统初始为静止状态,外力  作用于质量 , 产生位移 。
假设条件:
- 表面光滑(理想无摩擦)
 
- 弹簧无质量
 
- 没有其他形变
 

建模步骤
第一步:列写原始系统方程
其中:
- —— 阻尼器阻力
 
- —— 弹簧回复力
 
第二步:列写子系统方程
阻尼器:
其中  是阻尼系数
弹簧:
假设弹簧具有线性弹性性质( 为常数)
第三步:代入得到系统微分方程
标准化形式(除以 ):
定义时间常数:
- (质量时间常数)
 
- (阻尼时间常数)
 
最终微分方程模型:
其中  是系统输出与输入的静态比(稳态增益)
机械网络图
系统可改画为以节点  为中心的机械网络图:

由力的平衡关系:
机械网络图作图原则:
- 速度表征电压;力表征电流;
 
- 根据上述原则画电路的串并联以及短路关系
 - 速度相同的点短接;速度相同的物体两端电压相同
 - 根据受力分析做出串并联(电流的流向)
 
电路类比
将外加力视为"电流源",将位移的导数"速度"视为电压:
节点电流方程:
变换后得到:
机械-电路对应关系:
- 力 ↔ 电流
 
- 速度 ↔ 电压
 
- 质量 ↔ 电感
 
- 弹簧 ↔ 电容倒数
 
- 阻尼 ↔ 电阻
 
传递函数
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(零初始条件):
系统传递函数:
标准化形式:
状态空间模型
系统包含 2个储能元件(质量 、弹簧),需要 2 个状态变量(因为是二阶系统)。
选择状态变量:
- (位移)
 
- (速度)
 
输入:
输出:
状态方程:
输出方程:
进阶案例:简单机械系统
系统描述
- 与地面无摩擦
 
- 弹簧左端受外力
 
- 和 之间是刚性连接
 
- 弹簧力通过弹簧传递到 点
 

节点定义
定义两个节点:
- 节点 :位移
 
- 节点 :位移
 
- 参考点:地面(位移为 0)
 

系统方程
节点 a:
节点 b:
输入-输出关系
- 关系
从节点 a:
从节点 b:
联立消去 :
传递函数形式:
- 关系
传递函数形式:
- 关系
传递函数形式:
重要观察:
最后一个传递函数是前两个传递函数的串联积,体现了系统的级联特性!
状态空间模型
选择状态变量(根据节点 b 的方程):
输入:
从 :
状态方程:
输出方程:
复杂案例:多单元机械系统
系统描述
[插入图片:图(a) 多单元机械传递系统]
系统包含:
- 两个质量块:、
 
- 两个弹簧:、
 
- 三个阻尼器:、、
 
外力  作用于质量 ,考虑表面存在滑动摩擦 、。
节点定义
- 节点 :位移 ( 的位置)
 
- 节点 :位移 ( 的位置)
 
- 参考点:地面
 
[插入图片:图(b) 相应的机械网络图]
系统方程(节点法)
节点方程规则(类似电路节点方程):
每个节点的合力为零,系统可使用节点方程规则进行列写
节点 a:
节点 b:
状态空间模型
系统包含 4 个储能单元(、、、),需要 4 个状态变量。
选择状态变量:
- (与 相关)
 
- (与 相关)
 
- (与 相关)
 
- (与 相关)
 
输入:
输出:
从节点方程可得:
状态方程:
输出方程:
常用储能元件对比
储能元件  | 能量  | 物理变量  | 电路类比  | 
电容  | 电压  | 电容  | |
电感  | 电流  | 电感  | |
质量  | 传递速度  | 电感  | |
弹簧  | 位移  | 电容倒数  | 
建模方法总结
微分方程列写步骤
- 在系统结构示意图上确定待分析的节点(包括节点数及其位置)和参考点
 - 节点:运动状态可变的位置
 - 准则:所选节点和参考点能够把所有的 、 及外力隔离开
 
- 针对选定的各节点(参考点除外),列写合力方程
 - 各节点的合力为零
 - 类似于电路中的节点方程(力对应电流)
 
- 将各元件的运动方程代入合力方程
 
机械网络图作图步骤
- 根据系统结构示意图确定待分析节点(节点表示某实际节点的位移)、参考点
 
- 针对各节点分析受力关系
 
- 根据受力关系,将各 、 放到与其相连的两个节点(包括节点与参考点)之间
 
- 将 放到与其相连的节点与参考点之间
 
- 将外力 放到与其相连的节点与参考点之间
 
单元特性对比
机械传递系统单元的受力与运动特点:
受力特点:
- :所受的外力可以不等,外力差令 产生加速度
 
- 、:所受的外力和为零(无质量元件)
 
运动特点:
- :两端运动状态变量(位移、速度)相等
 
- 、:两端运动状态变量可以不等
 


